二维表转一维表的2种办法
今天我将介绍二维表转一维表的2种办法,先来让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二维表和一维表?
二维表和一维表是数据组织和存储的两种基本形式,广泛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。它们各有特点和应用场景,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分析数据。
看下图,一维表通常被称为“列表”或“向量”,它是由一系列相同类型的数据项组成的集合。一维表的特点是结构简单,适用于存储单一类型的数据,例如一组车间的值班时间、值班人员,操作起来非常高效。
二维表则是一种更为复杂和常用的数据结构,通常被称为“表格”或“矩阵”。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,每一行和每一列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。二维表可以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,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,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。二维表的优势在于能够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,便于进行复杂的数据分析。在实际应用中,二维表和一维表各有其独特的用途。一维表适用于处理简单、线性的数据序列,而二维表则更适合处理具有多个属性和复杂关系的数据集。
接下来我们就以上图为例,通过2种方法将二维表转成一维表。
方法1:数据透视表
插入数据透视表,选择“使用多重合并计算区域-创建单页字段”
选定表格区域,点击“完成”,在新工作表里完成透视表的创建
在创建的透视表里,双击最后一个单元格
通过以上方法便得到了一个一维表。
方法2:HSTACK+TOCOL函数
HSTACK
函数解释:将多个数组或范围水平堆叠(横向拼接)成一个新的数组。
语法:
=HSTACK(数组1, 数组2, ..., [数组n])
特点:
按顺序将多个数组从左到右拼接。
所有数组的行数必须相同,否则会返回#N/A错误。
生成的数组列数是所有输入数组列数之和。
TOCOL 函数
函数解释:将二维数组或范围转换为一列(纵向排列)。
语法:
=TOCOL(数组, [是否忽略空值], [扫描方式])
如下图所示,分别在3列单元格里输入以下函数,将得到3列。
=TOCOL(B3:B5&C1:G1)
=TOCOL(C2:G2&H3:H5)
=TOCOL(C3:G5)
最终再用HSTACK水平堆叠起来。
=HSTACK(TOCOL(B3:B5&C1:G1),TOCOL(C2:G2&H3:H5),TOCOL(C3:G5))
你是不是学会了呢!更多文章请关注邻家小哥。
WPS函数专家
WPS函数专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