浪漫伟大的诗人——李白
第一期:浪漫伟大的诗人——李白
一、人物简介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又号“谪仙人”,中国唐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,与杜甫并称“李杜”,被贺知章誉为“诗仙”。其诗歌以雄奇奔放的想象、豪迈飘逸的风格著称,开创了盛唐诗歌的巅峰气象。现存诗作990余首,收录于《李太白文集》三十卷。
核心标签:
出生争议:生于西域碎叶(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),幼年迁居蜀地绵州昌隆县(今四川江油青莲乡)。
思想矛盾:兼具道教隐逸理想(求仙学道)与儒家济世抱负(“申管晏之谈,谋帝王之术”)。
历史地位:继屈原后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代表,作品“集无定卷,家家有之”。
二、生平轨迹
1. 少年成长期(701-724年)
5岁诵儒家启蒙典籍《六甲》,15岁创作多首诗文并研习剑术、纵横术。
18岁隐居戴天大匡山修道,同时积淀政治抱负。
2. 壮年漫游期(724-742年)
24岁:出蜀远游,足迹遍及江陵、洞庭、金陵、扬州。
关键事件:
江陵拜见道士司马承祯,获赞“有仙风道骨”,作《大鹏遇希有鸟赋》自喻。
洞庭湖畔葬友人吴指南,写尽悲怆之情。
金陵怀古,感六朝兴衰,却盛赞当世太平。
3. 长安仕途期(742-744年)
受道士吴筠举荐入长安,供奉翰林。
因蔑视权贵遭谗毁,仅任职三年便辞官,作《行路难》抒愤。
4. 晚年流离期(755-762年)
安史之乱(756年):入永王李璘幕府,后受累入狱,流放夜郎(今贵州桐梓)。
遇赦东归:59岁获释,漂泊江南。
临终岁月:61岁投奔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,次年病逝,初葬龙山,后迁葬青山。
三、作品分析: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
1. 诗歌背景
作于李白离开长安后(744年),借梦游名山抒写对权贵的决绝,凸显其精神超脱。
2. 三层结构解析
段落 | 内容 | 艺术手法 |
梦前起兴 | 以“天姥连天向天横”夸张山势,压倒五岳、赤城,构建仙界威严。 | 对比(天台山“对此欲倒东南倾”) |
梦中幻境 | 谢公屐引登云梯→海日天鸡→熊咆龙吟→“洞天石扉”骤开,仙人霓裳风马降临。 | 意象跳跃、色彩瑰丽(金银台、青云梯) |
梦醒顿悟 | “忽魂悸以魄动”回归现实,发出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”的傲然宣言。 | 转折陡峭,情感喷薄 |
3. 核心浪漫主义特质
想象维度:融合道教神仙意象(云君、鸾车)与个人狂放气质,将梦境升华为精神自由的象征。
语言张力:杂言句式(四言至九言交错)打破格律束缚,如“列缺霹雳,丘峦崩摧”以短句制造雷霆之势。
哲思升华:结尾从幻境跌回现实,以“世间行乐亦如此”点破浮生若梦,强化叛逆姿态。
四、李白诗歌的文学史意义
题材突破:将乐府旧题(如《蜀道难》《将进酒》)注入个人豪情,重构古典诗歌格局。
体裁融合:古风诗自由奔放,近体诗亦存绝唱(例:《早发白帝城》的轻捷流转)。
第二期:杜甫
注:有错误请在评论区留言,谢谢!!!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