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键追欠料!WPS表格实战MRP欠料计算-9
优秀创作者
在昨天的文章中,古老师通过动态数组成功构建了关键物料数据的“二维欠料”视图(公式一键生成),实现了按具体物料编码与精确欠料日期的双维度短缺展示,完成了模型核心功能。同时这个设计确保了操作极简、计算结果自动触发、数据结构动态扩展等特点。
为了进一步提升数据洞察力,今日,我们将聚焦于用WPS「多维表格」为这些精准分析结果赋能,打造更灵活、更强大的展示界面。
导入表格
通过传统表格的动态数组函数一键生成计算结果后,我们将该结果作为源数据导入WPS多维表格,用于构建数据展示模块(含统计表、仪表盘等分析功能)。
需要注意的是:原始表格含多张工作表,实际导入时只需选择核心数据表——"欠料计算"工作表,后续展示分析均基于此表展开。
操作路径:
新建→多维表格→导入表格→选择欠料计算工作表→取消勾选"实时同步"(采用手动复制粘贴同步)。
导入成功后需重点验证字段属性:
将系统误判为单选项的字段(如"生产任务"、"子件属性"),手动更正为"文本"类型。(字段属性直接影响数据映射准确性,务必在分析前完成校准)
统计工单
欠料明细表,是所有父件分解到子件的欠料明细,并详细到每天的对应分解,现在需要对这个大分解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,对这个数据表弹右键,生成一张统计表,按以下配置方法进行配置:
数据源:欠料计算
数据范围:全部
分类字段:生产任务、排程日期字段选择按天统计、线体、产品编码;
统计:排程数量字段(统计方式:求和)
统计解释:
按线体对应的生产任务及产品编码进行按日期汇总,如1线、WK-001工单、产品编码为30200100200001在7月10日排程的数量300;
生成的统计表将动态呈现多级分组结构:工单→日期→线体→产品编码的四维关系链,既精确保留原始分解明细的时序特征,又消除碎片数据干扰,为产能评估提供颗粒度适中的决策依据。
统计字段
多维表格的内置统计表配置功能只有简单的汇总,类似求和的功能,如果还需要继续增加分析维度,可用用高级字段:统计和公式来实现。新建一个统计字段并命名为:子件数
需要统计的字段:欠料计算数据表中的欠料判断字段
统计方式:计数
统计条件1:线体等于本表的线体
统计条件2:生产任务等于本表的生产任务
统计条件3:产品编码等于本表的产品编码
统计条件4:排程日期等于本表的排程日期
这样由于原表是由BOM物料清单自动分解的,分别了多少项,就代表了多少个子件,这个统计字段的结果就显示了每张生产任务有多少子件;
同样的统计方式,我们可以把欠料与不欠的统计出来,配置方法大同小异,由上面的四条件统计变成五条件,配置结果如下图所示,这里就不一一显示了;
最后增加两个公式字段,分别用于工单齐套率的判断,和齐套判断,公式分别为:
工单齐套率:[@不欠]/[@子件数],并设置显示格式为百分比进度条的格式。
齐套判断:IF([@欠料]=0,"齐套","不齐")
未完待续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