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WPS嘉年华】从追随到并跑,一个时代的见证

亮闪闪的小脑袋
亮闪闪的小脑袋

WPS产品体验官

另一种选择

1️⃣

2012年,我初入职场。那时的办公软件Office是无可争议的“王”,占据着棋盘的中心,而其他的,似乎都只是散落在边缘的棋子。在大学的计算机课上,我们学习的是Word、Excel和PPT;在公司的入职培训里,它们更是被奉为高效办公的“圭臬”。

在“理所应当”之外,我做了另一种选择。或许是出于对个人电脑性能的考量,或许是单纯被它免费、轻巧的特性所吸引。在当时,这算是一个略显“非主流”的选择。身边的同事们大多在微软的生态里游刃有余,而我,则像一个探索者,驶入了一条不同的航道。

那时的WPS虽已今非昔比,在兼容性上做到了极致,(2012年版本的WPS通过深度适配微软Office 97-2010的文件格式(.doc/.xls/.ppt),基本实现了“能打开、能编辑”的兼容性要求,甚至支持部分VBA宏。对于常见文档的处理,已很难察觉到差异。)但在一些细节和稳定性上,偶尔还是会遇到小麻烦。遗憾的是当时有一种无形的“生态隔阂”:当同事发来一个带有复杂宏的Excel,或是一个包含特殊字体的PPT时,我总会心里一紧。那种感觉,不是软件本身带来的障碍,而是一种身处主流生态边缘的孤独感。我渴望着,这叶“轻舟”,能有一天真正地与“巨轮”并驾齐驱。

共鸣与成长

2️⃣

在加入官方论坛之前,我的大部分时光,是在WPS贴吧、知乎这样的公共社区里“潜水”。在那里,许许多多的人分享着WPS的使用技巧,吐槽着使用中遇到的各种bug,讨论着应该增加哪些新功能。

虽然我几乎潜水,但只要看到有人提出引来共鸣的问题,下面一片“+1”的附和时,就能感到虽然大家联系松散但心意相通,每天总有人在分享着WPS的不足与进步。让人感到欣慰的是,那些被广泛讨论的问题,常常会在WPS后续的更新中得到修复或改进。

这种感觉很奇妙。我们并没有直接与官方对话,但大家的声音被“听”见了。这让我觉得,自己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用户,而是庞大群体中的一员,在以一种集体的方式,参与并见证着WPS的成长。这种间接的、群体的“共创”感,让WPS在我心中不再仅仅是一个工具,而是一个与我们共同成长的“作品”。

潮水的方向

3️⃣

2021年,我感觉到周围有些东西在变化。起初,这种感觉很模糊,就像是空气中一丝难以察觉的气味。当新闻里、论坛中,越来越多地看到像“国产替代”、“自主可控”这样的词,开始聊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时,总会提到这些。

渐渐地,我发现生活当中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:越来越多的部门、网站开始推荐使用国产浏览器,听一些在国企的朋友说,单位里的电脑系统和办公软件都要换成了国产品牌,其中WPS几乎是标配。后来才知道,这些讨论和现象背后,都有一个更正式的统称,那就是“信创”。

这些零散的信息,像一块块拼图,在我脑海中慢慢拼接。我们个人的使用选择,无意中踏上了时代的浪潮。

我忽然意识到——那些被我们反复修改的文档里,正悄然生长着一个民族在数字疆域开疆拓土的印记。光标闪烁的不仅是文字,更是无数工程师用代码铸就的星辰大海。

风暴之眼

4️⃣

2023年,风暴来临。

当OpenAI的GPT-4横空出世,当微软的office全家桶有了Copilot(副驾驶)时,向全世界展示出那如同魔法般的生产力后,整个行业都为之震动。看着B站视频里,一句话自动生成万字Word长文,用自然语言分析Excel数据,用一键生成精美的PPT,我心中再次涌起了多年前那种既震撼又羡慕还有一丝焦虑的心情。我们,落下了吗?

就在微软发布Microsoft 365 Copilot仅33天后,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传来——WPS AI首次亮相。速度之快,令人咋舌。

2024年,我终于怀着一丝激动,正式加入了WPS的官方社区。在这里,我第一次与WPS的开发团队有了直接的交流。

在体验AI功能时,我遇到了一个无法使用“全文润色”的问题,这个问题虽小,却影响着特定场景下的使用体验。我鼓起勇气,将这个问题详细描述,发布在了论坛上——这是我第一次在官方论坛发帖。

我没想过会得到如此迅速的回应。几乎是在当天,我就收到了官方技术人员的回复,他们详细告知我如何申请开通权限。几天后,我惊喜地发现,那个困扰我的问题被解决了!那一刻的激动,难以言表。潜水多年,第一次“上岸”发声,就得到了如此真切的回响。我不再仅仅是群体中的一员,我的个人声音,也跨越了屏幕,真正地被听见了。

我们与时代

5️⃣

我的电脑屏幕,像一面镜子,映照着两个时代。

一边是微软的Office,曾经是无可争议的行业标杆,代表着全球化的技术标准。曾经,只有遵循它的规则,才能在这个数字化的世界里生存。

而另一边,是WPS,它的成长轨迹,几乎就是中国科技产业崛起的缩影——从模仿到超越,从追赶并跑,再到现在的部分创新,部分领先。

我的故事,从“另类”的选择开始,在参与和共建中找到了归属,最终在AI的时代浪潮下,我成为了这段历史的亲历者。从羡慕别人拥有强大的“副驾驶”,到“亲手”训练我们自己的“灵犀”,这种心态的转变,或许比技术本身的进步,更让人欣慰。

如今,当我再次打开WPS,那个名为“灵犀”的智能体在侧边栏静静等候,我仿佛能看到过去三十年的光影在其中流转。我知道,这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。在这场由AI驱动重塑世界的变革中,我们这一代人,终于不再是潜水者。

美国
浏览 124
收藏
5
分享
5 +1
+1
全部评论